
MIT製造 經典百搭貝殼小白鞋
台灣名店,壹腳撐起夕陽產業!【經典貝殼頭小白鞋】根據臺灣人的腳型製作,合腳好穿,受力均勻,久走不累!尺碼:35-40
促銷:
運費:
【台灣名店】一腳撐起夕陽產業
60年代,台灣中部曾是製鞋工業的重鎮,全盛時期,年外銷量達一億雙鞋,但這座足以養活數10萬人的製鞋王國,20年後卻因人力成本提升、產業外移而沒落。
呂紹楠的父母親年輕時都在鞋廠工作,父親是捆工包裝,母親李碧花則負責車縫鞋面、剪線頭,後來鞋廠無預警外移倒閉,家人輾轉在逢甲夜市開富發牌鞋攤賣鞋。
其實,呂紹楠所學跟製鞋完全無關。呂紹楠大學念的是勞工安全衛生,加上當時台灣製鞋業開始沒落,初期,呂紹楠賣的是跟人批發來的、一雙一百元的拖鞋,「拖鞋的利潤很好,一雙可以賺40元,但拖鞋有季節性,我之後就改批布鞋來賣。」蠟燭兩頭燒的兼差做了一年多,存了2萬多元的呂紹楠開始去逛布莊找布,試著做自己喜歡的鞋子。
2008年,呂紹楠透過父親認識台中、彰化一帶的老鞋廠,自行開發模具製鞋。此外,他也跑遍全台老布莊找有特色的台灣花布製作休閒鞋,原本因產業外移已奄奄一息的製鞋廠和布莊,又因富發牌重新忙碌起來。
「鞋子好穿首先楦頭要符合腳型,鞋底要軟。」呂紹楠開發出更寬更軟的楦頭,不僅符合東方人腳型,還找來替國際一線運動品牌生產橡膠鞋底的工廠合作,開發彈性鞋墊,合腳好穿加上平價行銷助力
尤其與同價位的中國製鞋款相比,富發牌使用的橡膠品質更純、沒有惡臭味,讓富發牌尋得生機。呂紹楠還透過當時最流行的網路平台並開設官方網站行銷,主打全台灣製造的鞋款,逐漸吸引批發客和學子目光。
台灣製造 傳產續命
如今,富發牌已是國內最大本土的台灣製鞋品牌,遍及海內外的經銷商共70多處,呂紹楠迄今堅持不開加盟店,如今,富發牌已是國內最大本土的台灣製鞋品牌,遍及海內外的經銷商共70多處,但除一家台中逢甲總店,呂紹楠迄今堅持不開加盟店
把玩著手中的橡膠鞋底,他習慣性地又聞了聞手中的鞋說:「你看這個鞋底的彈性這麼好,可耐折、耐磨50萬次。我希望讓人了解,原來這塊土地上,還有人很在乎台灣的產業,在努力地做這樣的東西。」